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施海:道茶三昧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习茶问水不器,这是一杯茶背后的践行,真实平淡。在数以千次的冲泡关联中,我把自己泡进了这一杯茶汤中。如意把玩、通感体认,联想其凡,加之,寻理入法、琢磨分合,与业界前辈同侪交流、切磋,现以道学象、数、理为道,入茶循味,得道茶三昧。

“道茶”之“象”取于《易经》义理学及五行学基础之上,这也是中国古代先哲们的智慧结晶,其中的精华就是“阴阳五行论”及“易理变数。现以茶入引,循循而进,尽其妙用。

伺茶之人,顺缘顺势。茶水器人,时间空间,雅俗同语,暗合道机。茶不言,水不语,前世水,今生茶,无象问。即“道茶三昧”。

 92eaba9861c514b909765976e616dcc3.jpg

道茶三昧之一:六神五行茶

五行六神,始于黄道,终于四吉,取勾陈、玄午、青龙、白虎,及朱雀、螣蛇六家,以八分茶,遇十分水,茶水济济,互为表达。

首泡以土入引:

润茶待汤,时长由往2倍,以待汤稍凉,回龙入壶,立出之,则汤体温润饱满、包容绵绸,内合万物。此步骤需关怀时光,匆匆之转瞬即是。

次泡厚土藏金:

金锐,无坚不催,势不可挡,故水温保高。快进快出,出茶味刚顺有力,有指向,为上乘。初具刚克万物之象,尖锐中且隐藏日月山。

再泡金生问水:

温水为捂, 缓浸慢润式散点注水,即出汤。水无常形,一人一位,滴水穿石之功。点泉入杯,名曰:问水。

四泡水润生木:

木为神秘凝重之物,老阳之水煨之,则易生少阴于滋养,并内外加温, 催茶之味。略苦,木屑之韵,茶之性也。

五泡朱雀已呈:

辉润上升之势,水温是把尺子, 介于3、4泡之守中,衡与注水为时尔。点壶入汤,3次走完水,顺势进入凤凰三点头超级模式。此时,茶汤如山间溪泉之灵动,层次分明,山不转水转。

六泡螣蛇化茶:

“螣蛇”。性寒,游于五行之外,沸水稍静,大水柱入茶,刚劲击打。同时,趋冷泉铺面过壶,使之冷热收缩,茶亦水,水显茶 似茶非水,显水不茶。淡淡的思绪,悠悠的味道,凉杯入热汤,杯壁下流点冷泉少许,入境,无中自有千变化。

此乃上古六神,退其腾蛇,即达五行,以茶为伴。

8b598f589cdd6beb538db02ec11c9de9.jpg 

道茶三昧之二:六道两界茶

茶者,人于草木,饮之畅临达境,茶思给人带来的味觉感受,进其探求人与茶的共在关系。取乾卦之变易茶,循六道生息而别内外两界。

润茶。促成后备,冷泉入壶,稍打湿茶体(浸茶3/4处),立出,接着注入冷泉1/2润透干茶(约3分钟),干茶微舒,声小境柔。

首泡潜龙在渊:

滚水注入以上冷泉浸润微舒的茶,立出汤。此时 一阳来复,封香定型,味潜于茶。韵醇香重,此场无茶有香。

次泡见龙在田:

滚水注入(走汤3秒),此时,孤阳不生,隐香。茶出,味淡韵绵;茶味出,弱茶弱香。

再泡盘龙欲舒:

温水冲泡,开水激壶,收水出汤。此时,茶味复归,味如含苞,跃跃欲出,有茶无香。

四泡龙跃出渊:

冷泉入壶激茶,立倒掉,沸水内外加温冲泡。此时,三阳开泰,茶气再升,茶味厚重,甘畅淋漓,有茶有香。

五泡龙行九天:

沸水久停壶中(半分钟),静候出汤。此时,回肠荡气,茶味香浓,茶醇香正。

六泡亢龙有悔:

温水冲泡,冷水激壶收味。此时,滋味绵长,入口茶味寡淡,让人回味无穷,但能勾出前六泡之韵,茶香味淡隐约。

 f98a424e0e183405a5f97ea1bb7a3f5c.jpg

道茶三昧之三:八极四显茶

四茶同壶,一壶四茶,味亦各分,鳞次栉比,周而复始,达四味而显八极,此茶可以表达思想,演易、不易、变易之易学至理!

首泡香化启茶:

70度大水入壶,快入快出,得幽幽茶香。青青河边草。

次泡明前易茶:

70度大水入壶,快入快出,得绿茶味。春天的味道。

再泡后土错茶:

70度中水入壶,快入快出,得黄茶味。风景在路上。

四泡香生综茶:

80度中水入壶,快入快出,得红茶味。人情亦练达。

五泡交互易茶:

100度中水入壶,快入快出,得黑茶味。冷水入壶中,摇均弃水。亦师亦友。

六泡易不异茶:

80度大水入壶,快入快出,得绿茶味。返璞归真。

七泡易变易茶:

100度小水入壶,快入快出,得杂茶味。相安无事。

八泡收宫陈茶:

80度中水入壶,略停10秒出汤,绿茶为主,其三茶顺从绿茶。一音定语,以易演茶。


  
上一篇哲学家茶座第十三讲“茶汤在寺院生活中的意义”听众提问环节
下一篇【哲学家茶座第十五讲】漫谈中日“生活茶”:从“生活美学”观茶之道(上)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