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付颖辉:琼茶为墨,晕染海南茶文化逸韵——2025年海南茶文化考察报告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编者按:本文为第八篇海南茶文化考察个人报告,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应用伦理专业硕士生、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工作人员。

 

付颖辉

 

引言

20251月初,由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李萍所长带队,教授、老师和几位初涉茶领域的“茶小白”赴海南省开展茶文化考察活动。彼时朔方之地大雪纷扬,皑皑白雪覆盖于万物。与京城遥隔数千里之外的海南却是“清景南疆草木肥”的蓬勃之景。当地早春茶已悄然上市,嫩绿茶芽用馥郁茶香缓缓拉开“琼茶”考察之旅的序幕。

考察团深入当地茶园,穿行于茶垄间开展立地条件调研,分析土壤、气候等环境因子对茶树生长的影响,掌握种植密度调控、病虫害等技术细节以及全程参与海南早春茶的采摘及初制流程 。考察团与当地茶农、茶商以及行业协会专家围坐茶席,在袅袅茶香里聆听茶树栽培经验、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承脉络,从市场供需情况、政策导向以及技术创新等多维度剖析海南茶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深度解锁海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考察团沉浸式体验海南特色茶文化,品鉴老爸茶进而考察其背后蕴含的市井休闲文化与产业创新方式;以及品味鹧鸪茶体悟其源自自然的生态韵味等活动,都为本次茶文化考察增添多元维度。

 

一、琼岛茶香

考察团调研白沙县生态茶园时获知,海南早春茶一般是在新年过后至3月份,由于其他产区还处于寒冬或低温区域,海南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茶树已开始萌发新芽。此外海南岛地形以山地与丘陵为主,地势呈现中部高耸且四周低缓态势。除了沿海地区分布有平原台地之外,山地大多集中在五指山和鹦歌岭。加之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皆被暖煦和炎热所笼罩同时年降水量充沛,茶树能够全年生长,所以采摘期也相对较久。青山翠谷间,雨水和高湿度为茶叶提供充足水分,云雾缭绕则多使光照柔和,促进茶树合成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多元植物生态交织,凝练出海南茶的独特韵味。

海南产茶历史源远流长,古籍《吴普本草》援引《桐君录》记载:“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后茶饮,亦可通夜不眠 。”依据《海南茶事》作者陈德新先生考订,此处所提及的“南方”确指海南,而“瓜芦木”则为海南大叶种茶树。⑴海南大叶种是茶树种群中的重要成员。从地质变迁与植物分布理论来看,地理环境变迁显著影响植物迁移扩散与进化演变,海南岛与大陆的地质联系为云贵川古茶树种群迁移至海南提供了基础与路径,如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引发地形和气候改变使植物种群分隔演化,海南大叶种茶树极有可能是云贵川古茶树迁移至海南后,经长期地理隔离与生态适应形成的独特品种。⑵海南省茶叶学会(协会)秘书长陈世登在《海南茶话春秋》中提到,经茶叶科研工作者长期田野调查、品种分析和遗传学研究证实,世界茶叶源于大叶茶,海南大叶种茶以云南西南部和四川西南部的野生大叶茶为起源中心。⑶

明正德六年唐胄,《琼台志》第八卷《土产》记载,海南本岛原无人工种茶,所产茶叶采自野生茶,其中五指山水满所产最有名。如今五指山茶所用茶树品种有经当地适应繁衍的海南大叶种,“水满绿茶”以野生海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

云南大叶种也是琼茶品种之一。此次调研获悉,“白沙绿茶”的制作原料包含云南大叶种,白沙绿茶园以海南大叶、云南大叶等品种为主 。此外福鼎大白等中小叶品种也在海南有所种植,五指山部分地区引进福鼎大白、黄观音、奇兰等中小叶品种制作绿茶。

从茶叶特性与制作工艺维度区分,琼茶各呈风姿。

海南大叶种的茶树形态特征鲜明,叶片硕大,呈长椭圆形,叶色浓郁深绿,芽叶肥壮厚实。细密茸毛均匀分布,持嫩性极佳。成茶条索紧结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颇高,使其具备耐泡性,且每一泡皆能释放出不同风味。初泡清新馥郁而数泡后醇厚悠长,前文提及的白沙绿茶便是典型代表。

红茶制作核心在于充分发酵,以此促使茶多酚氧化。泡好的茶汤色泽红亮,果香与蜜香交融,香气浓郁。五指山红茶就是海南红茶的代表之一。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综合绿茶和红茶之长,造就“绿叶红镶边”外观。其外形卷曲紧结,色泽青褐且汤色金黄明亮,兼具绿茶清新与红茶醇厚,口感丰富而岩韵悠长。

此外,海南特色鹧鸪茶,极具地域特色。清代赵其光《本草求原卷一》记载“鹧鸪茶,甘辛,香温,主咳嗽,痰火内伤,散热毒瘤痢;理蛇要药。根,治牙痛,疳积”。可见其药用价值。就特性而言,鹧鸪茶香气独特且滋味甘冽,具备清热解毒等功效,在海南当地受到青睐,是海南茶饮文化中别具一格的存在。

与国内多数地区一致,海南茶树种植主要采用扦插苗,这一无性繁殖能够完整保留母株茶香等优良特性,但独特之处在于海南茶园中茶树常与椰子树、槟榔树等多种热带植物相伴生,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伴生植物不仅为茶树提供了天然的遮荫环境,还通过生态位互补等作用,维茶园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产生了积极影响。加之海南气候温暖湿润,生长周期相对较短,茶树能更快进入投产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不可忽视的是,海南陆地面积较小,宜茶土地资源有限,限制了茶叶种植规模扩大,导致产量难以大幅提升。加之国家高度重视海南生态保护,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对土地开发利用实施严格管控,进一步制约茶叶种植面积扩张,致使整体茶叶产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调研五指山市时发现,近年来海南省深入挖掘茶资源价值,成功开发出茶叶、茶食品、茶保健品等多元产品,积极推动茶产业朝着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此外,海南人也因地制宜趟出许多特色发展路径。白沙县区原生态茶园小镇主打“陨石坑”(70万年前划破天际、偶然落入此地的陨石砸出了大坑,也给土壤送来了珍稀的矿物质成分)地理优势,“白沙绿茶”这一品牌亮点也在于此。近年来,白沙县先后发布了全省首个茶叶碳标签、茶产业团体标准,成功创建全省首个茶树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并成立了全省首个茶叶研究中心。同时县内的海南农垦集团等多家企业也已建成现代化生产线,为茶产业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采撷早春茶

为深度洞悉茶叶特性,精准把握其生长历程便于获取最具价值的一手资料,考察团专程奔赴五指山阿陀岭参与采茶、制茶活动,亲身体验每一道工序。

从采茶到制茶的每一道工序都是本次茶文化考察调研的重要学习内容。以绿茶制作来说,采摘后的鲜叶首先要进行摊青,之后鲜叶入锅杀青,是决定绿茶品质的关键步骤。高温作用使鲜叶中酶活性迅速被破坏,水分急剧散失。与此同时茶香初步凝聚,此过程可谓是在炽热中雕琢香茗之魂。

杀青完毕,进入揉捻环节。制茶师双手轻握茶叶时巧妙施力,让茶叶在掌间辗转。此操作使茶叶细胞破碎,茶汁渗出后条索逐渐形成,茶叶的外形和内质都在这一过程中悄然变化。

最后干燥工序堪称“锁精华、绽茶香”的关键。低温慢烘,茶叶中水分徐徐蒸发,条索愈发紧结而色泽愈发乌润。期间,茶叶内部精华物质充分融合,香气愈发浓郁醇厚。干燥完成时,茶香瞬间弥漫四周。至此茶叶制作完成。烹茶是制茶之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如同苏轼笔下“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申深清”,煎茶用水都有不同要求。

精湛的采茶、制茶技艺,是茶农和制茶师专业素养的生动体现。天未破晓就需深入茶园开启劳作。与前来考察调研的“茶小白”不同,茶农们对采摘要领了然于心,手法精准高效:依据茶叶品类和生长态势,采撷最为适宜的鲜叶。进入制茶环节,制茶师们对火候、时间把控恰到好处,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连贯流畅,一气呵成。

茶农与制茶师对茶叶采制的执着,早已超越谋生范畴,更多是出于对茶叶行业的热爱与坚守。他们秉持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承方式,力求让从业者精准承袭先辈的智慧结晶。考察期间参与调研的几位海南工匠,通过严守传统工艺流程、维系茶叶本真风味并积极探索,引入创新理念,在工艺优化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大胆尝试,以契合海南茶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消费趋势,助力海南茶产业发展。

考察团在调研海南商业华侨学校时发现,为传承茶文化,制茶师与老茶农凭借多年经验走进课堂,通过实操演示和言传身教,从茶叶分类、品鉴技巧到品饮礼仪,全方位指导年轻学子掌握制茶工艺,延续古老的制茶技艺。农学院教授们以深厚学术底蕴登上讲台,讲授茶文化知识,从历史溯源到现代发展,推动茶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三、探秘老爸茶

“老爸茶”作为琼州地域最具代表性民俗符号,蕴蓄了当地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人情风貌,因此考察团专程前往老爸茶店实地调研。

海南民间把大众茶称作“老爸茶”,海南当地人习惯将上年纪的人称作“老爸”。早年这类人群出海归来后聚集在路边茶摊喝茶聊天,成为休闲消遣的方式,老爸茶由此得名。海南老爸茶并非指单一茶品,而是多种茶饮统称。其中红茶颇受青睐,常见有海南五指山红茶等本地或其他产地红茶,口感醇厚香气诱人。喜欢清淡口味的茶客对海南白沙绿茶情有独钟。鹧鸪茶以鹧鸪菜嫩叶精制而成,散发着浓郁药香;海南本地品种苦丁茶叶片厚实,入口虽苦但饮后回甘,兼具清热降火、明目益智等功效。还有在传统红茶基础上创新而来的柠檬红茶,融合了红茶醇香与柠檬清新果香。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琼籍华侨从南洋归乡。据陈铭枢编纂的民国《海南岛志》记载,海南人擅长航海,侨居海外者众多,主要集中在曼谷、新加坡、香港等地,在海防、爪哇及马来半岛也有分布。归乡的琼籍华侨,带回了当地受欧美文化影响而流行的喝咖啡或加糖红茶搭配西点的饮食习惯,促使西式茶店在海南逐步兴起。起初,这种源自海外的喝茶方式因成本等因素,价格相对较高,消费群体主要局限于高收入阶层。但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逐渐走向大众化,融入了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1979年海口市有宝岛茶店、椰林茶店等8间国营茶店。当时茶料和面粉均由国家按配额供给,冲茶工艺遵循严格标准,价格也十分亲民,红茶每杯仅售七分钱,咖啡也不过一角钱。到了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兴起,个体经营的老爸茶店纷纷涌现。

历经岁月变迁,海南老爸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巧妙地融合了华侨带回的南洋茶饮文化与海南本土的饮食文化、民俗风情。在保留茶饮和西式糕点的基础上,融入海南粉、猪杂粥等本地特色美食,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老爸茶”文化。加之海南悠闲惬意的生活氛围,人们在老爸茶店里谈天说地、互通信息、以茶会友,这里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重要的社交场所。

传统的海南老爸茶作为海南老年群体生活与社会关系的生动镜像,在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中,老爸茶店为海南老年群体构筑起一个远离快节奏与繁杂事务的“庇护所”,是回归本真自我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一壶茶、一碟点心,老友相聚畅谈,时间渐慢,呈现出惬意的生活场景。

老爸茶店提供了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非正式支持,以自发且灵活的形式存在。以情感交流、信息分享等途径,给予老年人情感慰藉,提供实际帮助进而满足了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在老爸茶店内,老人们分享生活琐事、交流情感,逐渐形成紧密的情感纽带:当面临生活困境时,老人们能够从同伴处获得精神支持和实用建议,有助于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和自信心。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和人口流动导致子女陪伴老人时间减少,家庭养老功能受到削弱。遭遇生活难题时,身边老友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为其提供多元化的建议和帮助。这种互助模式,减轻了家庭养老的压力也为老年人提供了倾诉和解决问题的平台,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融入,从微观层面维护社会结构稳定与和谐。

换言之,老爸茶店堪称典型的“熟人社区”互动场域,为邻里间的互动搭建起独特的平台,打破现代社会因快节奏生活、高人口流动等因素导致人际交往的疏离感。邻人基于地缘关系展开高频次交往。这类交往依托面对面交流形式,涵盖了具有情感深度沟通与信息共享。通过情感沟通,邻人们在这里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使个体内心情感得以抒发进而满足个体情感需求,维护个体心理健康与情感稳定。互动过程中,社会支持网络得以逐步构建。当社区居民遭遇生活困境,如家庭矛盾、经济困难或是突发变故时,能够从这一网络中获取来自邻里的实际帮助与精神慰藉。而基于地缘和日常生活互动形成的社会支持,相较于正式社会支持体系,具有灵活性、及时性与情感性优势。

除群体交往作用,老爸茶店中邻里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社会整合功能。频繁交流互动让社区成员联系愈发紧密,共同价值观念与社区意识得以培育和强化,进而促进社区凝聚力提升。当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时,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事务,为社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能够夯实社会结构稳定基础,推动整个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就传统的海南老爸茶店的经营模式而言,多以个体经营为主(也有逐渐发展为连锁店)。个体经营无需大规模资金投入、复杂的组织架构,降低创业者所面临的资源壁垒和制度性障碍。另一方面,个体经营的老爸茶店创造出多元就业岗位。茶艺师需具备专业的茶叶知识、冲泡技巧,能够根据不同茶叶品种精准控制水温、冲泡时间,为顾客呈现优质茶饮,这一岗位吸纳了对茶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人士;糕点制作人员专注于各类特色点心的制作,涵盖烘焙、蒸煮等多样工艺,需要掌握专业的糕点制作技术,为擅长烹饪、拥有相关技能的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因此该经营模式吸纳不同技能的劳动力,契合就业灵活性需求。

海南老爸茶店灵活的经营特性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在旅游旺季、节假日等消费高峰期,通过临时增加用工数量、延长工作时间来满足经营需求;淡季时则灵活调整用工安排,降低运营成本。弹性调节就业供需方式,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充分就业、优化就业结构,有利于维持劳动力市场稳定与平衡

再回到老爸茶店内,老爸茶店通常从清晨营业至夜晚,店内木质桌椅随意摆放,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邻里们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热气腾腾的奶茶、咖啡和各类点心。他们相互打招呼、寒暄,分享子女近况、讨论时事新闻,讲述海南历史传说,市井烟火与茶香相互交融,构成老爸茶店独特的热闹景象。

然而,海南老爸茶如今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年轻一代对老爸茶兴趣缺失导致传统工艺和社交文化传承困难;在空间和经营方面,部分茶店因城市改造和经营成本上升,面临空间受限和经营模式单一的问题;城市中新兴社交娱乐和快餐行业的冲击,使得老爸茶店社会功能有所弱化。

恒兴发老爸茶店调研时发现,在海南老爸茶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大背景下,部分老爸茶店积极探索创新经营模式,主动拥抱时代潮流,为自身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许多老爸茶店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借助线上平台突破传统经营的时空限制,让无法到店的消费者也能品尝到正宗老爸茶和特色茶点,扩大消费群体和市场份额,是数字经济时代下消费模式的一种转变。

其次,一些老爸茶店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茶饮和点心。除提供常见的红茶、绿茶、鹧鸪茶、苦丁茶等茶饮,还研发了水果茶、奶茶等创新饮品,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口味偏好;茶点种类也更加丰富,引入西式糕点与特色小吃,实现中西合璧;同时增设中午和晚上饭市,提供正餐服务以满足消费者不同时段、多样化用餐需求,提升店铺的综合竞争力与客户粘性。

以恒兴发老爸茶店为例,该店利用自身社交空间优势,积极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增强社区居民之间互动,使老爸茶店成为社区文化交流场所,发挥社会整合功能。老爸茶店宣传推广上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营销,发布精美茶点制作视频、店铺环境图片和消费者好评分享,展示老爸茶的魅力与文化内涵;与美食博主、探店达人合作,提升店铺知名度和美誉度,让老爸茶成功出圈,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前来体验。

创新举措为恒兴发老爸茶店自身发展注入活力,也助力海南茶文化和饮食文化繁荣。如今作为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爸茶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考察团结束老爸茶店的调研时,恒兴发老爸茶店的主理人(陈勇夫妇)为考察团一行人送别,他们的双手如同海南老爸茶文化那般温暖坚定而有力量。

 

四、结语

以琼茶为墨,以岁月为纸,晕染出了海南茶文化的独特长卷。海南茶文化,既有着茶本身的清新雅致,又饱含着浓郁的生活烟火气,是海南风土人情的生动写照。而传承、赓续与创新发展海南茶文化,探寻茶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则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长跑。需将传播海南茶文化作为强劲动力,运用多种渠道与专业手段向普罗大众讲述海南茶文化的独特故事,让海南茶文化魅力广为人知,让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记忆与人文情怀,在时光长河中熠熠生辉。

 

⑴https://agri.hainan.gov.cn/hnsnyt/ywdt/zwdt/202408/t20240805_3709472.html?show_loading=0&webview_progress_bar=1(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网页)

《茶:一片树叶的传说与历史》作者:〔荷]乔治•范•德瑞姆(GeorgevanDriem)著;译者:李萍谷文国周瑞春、王巍

⑶https://agri.hainan.gov.cn/hnsnyt/ywdt/zwdt/202408/t20240805_3709472.html?show_loading=0&webview_progress_bar=1(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网页)


  
上一篇尚猛:海南茶文化考察报告
下一篇林清月:针对年轻群体进行市场创新——海南茶产业考察感想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