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到清远调研之一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文/谷文国  图/王巍

 

8月6日傍晚,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广东茶文化考察组乘高铁来到广东重要茶产区的清远市。7日上午,考察组全体人员来到清远市机关一号楼208会议室,与清远市政府部门有关领导举行了座谈,交流广东之行的体会、了解清远市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建设等具体情况。此次会谈由清远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胡兴桂主持,与会的主要领导有清远市市委副书记许红、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敏怀、市农学会会长郑会龙、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宗伟勋、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骆韶玲、市农业农村局廖侦成等。

9d3c317ddd684931c5223d08f0299f07.jpg

图1:许红副书记向考察组成员介绍清远市的概况

胡兴桂副秘书长代表清远市政府对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各位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介绍了与会的政府部门主要领导之后,一起观看了清远市的宣传片,让初来乍到的考察组成员对清远的历史、风土人情和产业发展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李萍所长向与会的领导介绍了此次广东茶文化考察组的人员,简要陈述了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成立以来的情况,包括研究人员构成、设立目的以及主要的工作内容等方面。李所长指出,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的建立,一方面是回应现实发展的需要,探索如何满足茶文化领域、茶产业界对理论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哲学的应用化发展所提出的学术构建要求,思考哲学与当今时代发展和重要茶文化事件之间的逻辑关联。茶哲所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举办公益性的哲学家茶座,目前已经举办了21场;第二,举办茶道哲学高峰论坛,至今已举办了三届。第三,发现茶道研究人才,鼓励茶道思考的氛围。研究所设立了三个层面的奖项,即优秀论坛论文奖、面向社会的“我与茶道”优秀征文奖、面向人民大学在校生的优秀茶类学位论文奖;第四,进行暑期茶文化考察,此次广东茶文化考察,是在茶道哲学研究所在2016年成立之后的第四次暑期考察活动。第五,宣传平台建设,开设了以“茶道哲学研究”为域名的、专业且专属的新媒体平台,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进行茶道哲学推广。

李敏怀副局长向考察组一行介绍了清远市茶业的发展情况,尤其是近现代以来作为清远茶业代表的英德红茶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过程。据李副局长介绍,清远作为岭南茶文化的代表,在茶叶利用、茶叶生产和茶文化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涉及人们生活中的节日、婚嫁和祭祀等方面,从唐代陆羽到清末都有许多文献记载。在1683-1842年间全国茶叶出口的水、陆两路都经过清远市,清远市曾是“中国茶路”的重要节点。19世纪后半叶,清远下辖的英德市所产红茶因战事出口受阻,茶业逐步萎缩,直到建国后才逐步恢复。英德红茶的恢复得到了朱德、陈毅和陶铸等老一辈领导的扶持,1959年成功研制出中国工艺的红碎茶——“英德红茶”并出口,尤其是驰名中外的“红帆”红茶品牌专供出口创汇,并制定了全国红碎茶二套样实物收购标准,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0ca6d33ce25da257364ef5f5b383aa2a.jpg

(图2:李敏怀副局长介绍清远市茶业情况)

英德红茶从2011年开始列为市发展重点主导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已超过21万亩,茶叶产业已经成为清远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从区域来看,市茶产业基础扎实,跨县域茶叶大产业优势明显,可拓展的适宜种茶面积达两百多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地的茶产业发展现代化、标准化水平普遍较高。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通过产业数据的随时搜集和管控,为茶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正是基于区位优势和技术力量,英德红茶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获得了国内外诸多荣誉,极大地促进了本地的茶旅融合发展和产业链条的完善。

李副局长也指出,从目前来说,清远的红茶产业在规模化发展、品牌价值挖掘、配套设施等方面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应以茶为基点,围绕健康、饮食、人际交流、农耕教育以及便捷饮用等方面推动茶文化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和吸引年轻人群体,把英德红茶的产业和文化做大做强。

b2987090888693fd801eb83ab478fe0a.jpg

图3:李萍所长在座谈会上介绍此次广东茶文化考察的情况

听了李副局长的介绍后,大家对本地的红茶产业有了初步认识,考察组成员从自身的经历和思考出发,和与会的领导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和互动,解决了一些存有疑惑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具有共性的方面:第一,英红九号这个品牌作为一个茶品种,最早是在英红镇保存下来的,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品牌,融合了传统和现代两种文化。第二,凤凰水仙最早作为移植树种来到清远,在一些较早培育的地方得到了保留,因其适应性比较强,并没有被完全取代和淘汰。但整个清远市以大规模制作红茶为主,尤其是本地人习惯于喝红茶,单丛茶没能大面积推广。第三,清远市具有优越的地方文化特色,茶文化资源也十分厚重,尤其是茶业发展中的红色基因,更是值得进一步挖掘。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综合整体性视角和地方性视角,更好地推动茶产业的发展,加强对品牌的宣传和保护。第四,在茶叶深加工方面,将深化与科研机构和单位的合作,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出面向更大范围群体、有特色、有市场活力的深加工产品,同时,牢记生态红线,继续沿着生态茶园之路向前推进。

针对考察组成员的提问,许红副书记以疫情期间英德红茶的销售为例,说明了企业品牌在产值和创收方面的重要性。英德红茶因为茶叶品质好,特色明显,疫情期间也未出现滞销,真正滞销的是那些低端茶,还有以次充好的劣质茶。今后,清远市将会在行业监管和自律方面加大力度,发挥行业协会的力量,严把质量关,加大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市农学会会长郑会龙从事农业工作三十余年,目前正在负责一个项目,第一次完整地整理清远市境内的茶产业、茶文化方面的历史。在他的亲自把关下,《清远市茶叶志》已经杀青并交给出版社,预计今年十月问世。《清远市茶叶志》一书分为发展历程、自然环境、茶园建设、茶叶加工、茶叶品牌、茶叶营销、技术援外、茶业管理、茶叶企业、教育科研、人才队伍、茶文化等 12个篇章,共约24万字、180 张图片。他谦虚地表示,书出版后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776723bf60304d2bf8b190c5befa192b.jpg

(图4:郑会长介绍《清远市茶叶志》的情况)

最后,许红副书记进行了总结。她首先对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能来清远考察表示热诚的欢迎,随后着重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清远市是一个既年轻且有历史的城市,尽管于1988年建市,但历史是十分久远的,目前已经发现有一万四千年前的水稻种植遗存物。第二,清远地区茶业的发展是有深厚基础的,虽然品类相对单一,但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据史料记载,英国女王就曾喝过英德红茶。第三,从茶本身来说,它既是物质性的,又体现为一种精神文化,可以给人很大的启发。所以,从茶文化这方面可以继续深化合作,在宣传、推广英德红茶,讲好英德茶故事方面大有作为,希望能把英德红茶的潜力和核心的品质挖掘出来。此外,许红副书记还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茶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尝试更多的方式,比如制作奶茶等,应该多多参考和学习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尤其是年轻一代对茶的认知,与传统相比有很大不同,可以创新的方面也很多,以便能更好地照顾到不同人群的需求。许红副书记表示,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的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可以择机来清远举办,这里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品优势,完全可以做的很好。

午饭之后,考察组一行乘车前往英德市,将实地重点考察声名卓著的英德红茶。清远市农学会会长郑会龙先生和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技术推广科科长廖侦成一道陪同,郑会长还在路上向大家普及了很多有益的茶知识,进一步激起了大家的兴趣,也让我们有了超乎预期的收获。

  
上一篇广东茶文化考察组潮州考察总结会
下一篇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到清远调研之二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