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哲学家茶座第四讲】:台湾茶史、茶业、茶文化漫谈——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 罗际鸿常务理事做客哲学家茶座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4月1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举办的系列讲座“哲学家茶座”第四讲,请来了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华(台北)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罗际鸿先生,做了题为《台湾茶史、茶业、茶文化漫谈》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茶道哲学研究所、大益茶道院工作人员,以及人大哲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四十余人参加了讲座。

 

3.jpg

 

    罗际鸿先生首先讲述了台茶历史与茶文化团体的近况,指出台茶随国际市场流行变迁存在若干转变阶段,台茶从清代乾嘉年间直到20世纪40年代,经历了由乌龙茶、包种茶向红茶的过渡。40、50年代,台湾茶园茶业陷入短暂的荒废期,60年代起绿茶兴起,主销日本、非洲和中东,台茶获得新生。80年代起,随着台湾经济情况的好转,高山茶与泡沫红茶逐渐流行,茶叶转以内销为主,与此同时,伴随着工夫茶(在台湾又被称为“老人茶”)的兴起,茶艺活动也随之产生发展。

    在谈到茶艺时,罗先生指出,在1970年代文化复兴运动中时任中华民俗协会理事长娄子匡功不可没,他率先提议以“茶艺”为台茶文化的代表名称,这也是今日在华人世界茶艺文化名称的由来。

 

2.jpg

 

    罗际鸿先生以台湾“无我茶会”为例,重点分析了该茶会将茶文化和道家精神相结合的基本理念。无我茶会以“无”为思想,它的“无我”指“我”懂得“无”之真义,习茶者要了解“无”可生出“有”,且“有”与“无”循环不息的道理。

 

此外,罗先生对比讨论了将台湾茶艺传入大陆的第一人范增平先生提倡的茶艺精神“和、俭、静、洁”,日本茶道的四规“和、、清、寂”,指出二者有所不同,但诸多茶道与茶艺皆多包含“和”“静”(儒学中静与敬相关)两个关键词,且要求品茗之趣只要简单器具和朴素环境即可。同时台湾茶艺也谈到洁的精神,借此呼吁与改善民众卫生习惯。

 

1.jpg

 

罗际鸿先生认为,即便在今日台湾,虽然有不少关于茶叶科学、产业经济和茶艺等方面的研究,但对于茶文化作深入研究的文献仍然相当缺乏,进入哲学领域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官方政策的改变、经济环境与山地开发等因素也对台茶的生产和行业变迁影响很大。     4.jpg

 

 

    最后,罗际鸿先生就现场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作了精彩的回答,现场气氛活跃。罗际鸿先生总结道,台湾近代茶文化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受到台湾当局“戒急用忍”政策、台湾市场狭小,且行业内恶性竞争及缺少相关人才的影响,发展步履维艰。最后,罗际鸿先生将他亲笔手书的墨宝,内容引用朱熹阐明茶理“理而后和”的文字赠与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5.jpg


  
上一篇【哲学家茶座第三讲】:文章之道与学术评价——新华文摘总编辑喻阳先生做客哲学家茶座
下一篇【哲学家茶座第五讲】:从中国到日本——茶道传承和衍变的文化内涵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